? ? 從農場到餐桌的食品鏈中,養殖環節對動物產品的安全有重要和直接影響,而飼料安全是養殖業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關注飼料加工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從而最大程度的降低危險性。
? ? 飼料加工是在水分、溫度和壓力的作用下,將細碎的、不適口的和難以裝運的飼料制成顆粒狀,飼料密度相對較大,占地面積小,不僅便于貯存和運輸,也可以減少貯運過程中飼料營養成分的喪失。
? ? 在飼料加工過程中,需要高溫處理,可殺滅病原菌,保證畜禽健康,但是有可能也會因為溫度處理不當而影響飼料的質量。
? ?下面幾項為飼料加工過程中因溫度處理不當對飼料造成的不良影響。
? ? 蛋白質的變化
? ? 溫度處理過度將導致蛋白質的褐變,造成賴氨酸或其他一些氨基酸與糖發生反應,致使部分氨基酸無法被家畜利用。溫度處理過度還會造成蛋白質的水溶性指數低于下限值,若低于動物消化蛋白的生理極限,會導致蛋白質吸收率下降,使得這些蛋白質飼料整體飼喂的營養效果急劇下降。然而,植物蛋白和一些油籽經過適宜溫度處理,可以除去其中對熱敏感的抗營養因子,還能略微提高反芻動物對蛋白質的利用率。對于豆科籽實,加熱能分解其中部分抗營養因子,提高大豆蛋白的溶解度,減少其在動物瘤胃中的降解,促其進入小腸中消化。
? ? 維生素的變化
? ? 硫胺紊、泛酸、葉酸以及生物素特別窖易受熱破壞;VA、VC、VK和VE在加工過程中的損失程度較大。對脫水苜蓿的研究表明,高溫能將全反式B一胡蘿卜素轉化成VA活性低的化合物。另有資料表明,高溫干燥或延長飼料制粒時間,可增強氧化還原反應,從而造成維生索損失。粉碎、加熱等常用加工工藝使飼料中維生素的活性損失增加,原因與加工過程中產生的熱以及粉碎后飼料與氧氣的接觸面積增大有關。
? ? 脂肪的變化
? ? 在大多數情況下,溫度處理過度會不同程度地提高飼料中脂肪的氧化損害程度,使脂肪產生丙烯醛(丙烯醛對大多數家畜都有毒性);還可能導致惡臭氣味加重。脂肪發生氧化酸敗后,必需脂肪酸受到破壞,其他營養物質(如蛋白質或脂溶性維生素)和飼料中的一些添加物質(礁壞味物質、調味物質、色素等)都會受到影響或破壞。
? ? 所以對溫度的監測與控制是飼料加工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工作。而傳統的測溫儀器只可測量某一點的溫度,難以對整個加工過程的溫度進行全面監測,不但無法起到積極的作用,甚至會嚴重影響飼料的加工工作。而使用紅外熱像儀就可進行無接觸、大面積的溫度監測,因此普遍被加工廠所接受。
? ? 美盛紅外針對對飼料加工溫度監測研發了一款新型紅外熱像儀(R系列研究型紅外熱像儀),不但可以長時間對飼料加工過程中的溫度進行監測,還可在監測過程中進行動態溫度場變化過程進行分析,并且可生成任意區域的實時溫度變化趨勢曲線,同時連續存儲全像素的溫度流數據。
圖為:美盛R系列紅外熱像儀
圖為:飼料加工過程中所監測到的紅外圖像和溫度趨勢曲線